在无尽的拉格朗日上该如何防御鱼雷的袭击
防御鱼雷袭击的核心在于拦截系统与舰队阵型的协同配合。优先部署具备拦截功能的舰船是基础策略,例如光锥防空型或澄海级护卫舰,其拦截率可有效削弱鱼雷命中概率。同时需注意鱼雷攻击具有高单发伤害特性,被命中后可能造成舰船系统瘫痪,因此需将拦截舰置于舰队前排,并优先升级其反拦截率技术点。主武器系统中的策略技能若涉及拦截强化,应作为加点首选。
舰船站位调整是防御鱼雷的第二层保障。后排输出型舰船如卡利斯托集束鱼雷袭击舰或雷里亚特战术鱼雷型,自身防御薄弱但输出关键,需通过中排舰船提供屏障。舰队编组时需确保前排为高护甲单位,例如CAS066级巡洋舰或ST59战列巡洋舰,利用其承伤能力为后排争取拦截时间。若舰队中缺乏专业拦截舰,可通过提升命中率技术点降低敌方鱼雷的有效性,但此方式稳定性较差。
针对鱼雷攻击的拦截系统需优先强化冷却时间和伤害抵消模块,而非单纯提升护甲值。能量武器对鱼雷拦截效果显著,例如脉冲炮类防空系统能快速清除来袭鱼雷。若使用蜂巢守卫者重型鱼雷艇等护航艇单位,需额外关注其态势感知系统,该模块可降低被导弹和鱼雷锁定的概率。技术点不足时,应放弃非核心属性如巡航速度的强化。
鱼雷攻击通常伴随舰队夹击,因此动态调整计划圈位置至关重要。采矿平台或前哨站等固定设施易成为鱼雷集火目标,需派遣机动舰队巡逻周边星域。遭遇敌方鱼雷舰队时,可主动后撤至小行星带或不可通行区域,利用地形阻断敌方追击路线。若基地遭持续封锁,需提前将高价值舰船分散至不同编队,避免集中损毁。
长期防御需平衡资源投入与舰队功能。过度依赖拦截系统会导致对舰火力不足,建议将拦截舰占比控制在舰队总人口的20%至30%。同时需定期分析战斗报告,根据敌方鱼雷类型调整防御策略,例如针对多弹头鱼雷需强化范围拦截能力,而单发高伤鱼雷则依赖精准拦截。防御体系并非绝对安全,但通过持续优化舰船配置和战术响应,能显著降低鱼雷威胁。